笔底千峰立,心空万籁生。竹因风雨瘦,泉自壑中清。
题记:文之极则,乃心镜明澈,字行间流淌的皆是作者魂灵的真容。——马奎方
七律·文魄
独抱孤怀夜上楼,山河影在砚中流。
冰心早破千重镜,瘦骨偏囚万古秋。
沉魄未随湘水死,狂歌敢入酒魂舟。
谁言寸管难扛鼎?北斗为杓舀天喉!
文骨
文章的最高境界,在于体现作者的品格。真正的文章大家,下笔必先超脱形式。不追求华丽的辞藻,不堆砌动听的音律磨平刻意雕琢的锋芒,放下繁复修辞的执念。这便是返璞归真。
若执笔写作,却像拿着锋利的刀子,把浑然天成的意境剖解得支离破碎,在腐朽的素材上雕琢所谓新奇。文字越繁复,道理反而越模糊,如同夸父追日,最终沉溺于虚幻的光影。老子写下《道德经》,不过五千余字,不是不能写得更长,而是怕失了本真。
展开剩余73%婴儿在旷野啼哭,无需修饰音律却能打动人心,只因他气息纯粹,神韵天然。所以真正会写文章的人,像山谷容纳万物,真正擅于表达的人,如冰雪消融于水。最雄辩的言语往往显得木讷,最精巧的笔法反而看似笨拙。底蕴深厚的人下笔必然平淡,德行完备的人文辞必定简洁。
文章写作有三个致命弊病。刻意求巧,偷走了真实;堆砌华美,掏空了性情;冗长繁复,折断了风骨。若不戒除这三者,纵使下笔万言,也不过是蛀虫蚀木,表面布满曲折纹路,内里却无挺立的主干。
文人墨客自知知不知,在纸上挂着高雅的招牌,字里行间却贩卖着低劣的货色。这样成名如狂风般迅速,败落却如山崩般彻底,为何如此?只因在提笔写作时,早已在世俗中迷失了自己。
文德
文章是用来承载大道,德行是用来滋养自身。君子写文章,如果内容胜过文采,就显得粗野;如果文采胜过内容,就显得浮夸。只有文采与内容相得益彰,才能称得上君子之文。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最高境界?言辞谨慎,志向高远,行为笃实。不炫耀才华,不卖弄学问,不迎合世俗,不欺骗本心。这样的文章,才称得上至文。有的文章浮华,有的晦涩,为何如此?花言巧语的人,少有仁德;雕琢词句的人,少有真诚。文章的弊病,根源在于人心的迷失。如何写好文章?立志于大道,立足于德行,依循于仁爱,游艺于文辞。言辞要真诚,才能打动人心。文章可以学吗?可以学,但必须先端正内心。心正,言辞自然顺畅;言辞顺畅,道理自然明晰。如果心不正,即便文辞精巧,终究是虚浮之作。古人学习是为了修养自身,今人学习是为了取悦他人。为己者,文章用来修身;为人者,文章用来求名。所以君子谨慎对待文章,小人则肆意妄言。什么样的文章能流传后世?德行不会孤立,必有共鸣。文章的不朽,不在于华丽,而在于真诚。所以《春秋》严谨,《诗经》三百篇,用一句话概括,就是思想纯正。言辞没有文采,难以流传;文章没有德行,再精巧又有何用?所以君子要抓住根本,根本确立了,大道自然显现。
文道
最高境界的文章,言辞看似笨拙;最精巧的篇章,形式看似粗朴。真正的文章不显露文采,真正的言论不刻意表达,这就叫做洞见本质。人们都知道什么是华丽,这就产生了浮华;都知道什么是巧妙,这就产生了造作。
执着于文采的人迷失了,追逐辞藻的人困惑了。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,动听的音律使人耳聋,美味的食物使人口乏。放纵文采的铺陈,使人心智狂乱。因此圣人,注重实质而非表象,追求根本而非枝节。舍弃浮华,选择本真。最高的道理极其简单,最好的言论极其平易。
真正会说话的人不争辩,争辩不休的人不善言。真知者不多言,多言者非真知。堵塞感官的孔窍,关闭欲望的门户,磨去锐利的锋芒,化解纷繁的纠结,调和耀眼的光芒,混同于尘世之中,这就叫做与道合一。善于写文的不显露技巧,善于言辞的不与人争辩,善于思考的不徒劳思虑,善于辩论的不空发议论。自然的法则,是利物而不害物;圣人的准则,是作为而不争夺。
大道归真,小道已然可以归真,音容笑貌依然归真。
六州歌头·墨魂祭。青天翠笔,云海裂坤舆。星芒坠,崩成墨,溅寒裾,醒醍醐。恍见灵均啸:沧浪浊,何须濯?魂在帛,血如凿,字非虚!怒泼银河,倒卷千秋雪,痛写残墟。使轩辕断鼎,娲石补天疏,鬼哭玄庐,夜趺趺。泣麟宣圣,困陈蔡;迁史简,蠹虫嘘。靖节菊,孤山鹤,俱焚书,烬何如?独有精魂在:光其骨,焰其躯!雷作砚,罡为刃,割穹庐。掷我颅颅,迸作燧人炬,照彻冥途。待墨枯锋折处,星河为碑立鸿图,刻莽莽天枢!
宫花寂寞委高秋,御柳飘摇逐水流。唯有孤臣血写心,汗青页上未低头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益通网配资-杭州配资-配资交易平台-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