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色的灯光下,篮球馆显得格外冷清。地板上鞋印交错,一边是退役海报里笑容疲惫的韩德君,一边是还挂在球场边的号码——55号。若不是那几句“领导苦口婆心劝说”,谁能分辨出这是告别仪式还是劝返大会?大韩刚退下,鞋还没捂热,就要面对全运会决赛的“归来”,这画面多少带着点荒诞的喜剧气息。如果你是大韩,会怎么选——刚收拾好篮球装备,隔三差五又被人叫回来,连退役都像在请假。
再细看现场证据,整起事件其实并不复杂。韩德君退役,辽宁体育局想让他多打几场全运会。规则允许,只要注册合规,退役球员照样能在全运会披挂上阵。球员个人意向尚未确定,但体育局弹药充足,游说还在继续。大韩情感深厚,对辽宁男篮有舍不下的执念;俱乐部与球员,合同关系早就不值一提,更多的是一份江湖旧情。之前的预赛,大韩数据不算亮眼,但基于他上赛季在CBA里的表现,即便“退役”,状态依旧可圈可点。辽宁队内线人才有,但碰到四川、广东那样的热门队,大韩的经验和存在感,依旧是不可或缺的筹码。球迷议论纷纷,质疑声不绝于耳:这到底是在挟情感以令球员,还是现实任务驱动下的无奈选择?
辽宁体育局的火烧,不是第一次。郭艾伦想离队时,体育局也是百般阻挠。那场景放到今天,影响并未消散。球队为荣誉考虑,体育局为整体利益算计,球员个体诉求夹在“高层意思”和“自我选择”之间。后来郭艾伦状态下降,辽篮反而在没他的情况下夺冠。至此,体育局才终于松口,降低了对球员绝对控制的执念。但模式没变——一旦有资深球员面临职业十字路口,“再做最后贡献”总要成为组织的希望。
谈到“别霍霍老将”,这个词在球迷嘴里既是调侃,也是现实的写照。职业运动员在中国篮球语境下,往往不是自己说了算。退了役,也没有“退休”的权利——全运会说还能上场,你就得考虑还能不能再拼一回。运动员是燃料,领导是发动机,荣誉则是那辆拼装到极致的跑车,还没开够就舍不得进厂报废。其实,谁都明白韩德君的身体早已堆积满旧伤,每一次登场都像从“伤病库”里申请额度。但全运会对于地方体育部门来说,可不是一般的“比赛”,而是检验体制成果的“终极战场”。辽宁若能再添一枚奖牌,不仅是球队的荣耀,更是体育局的面子和政绩。
讲到底,运动员的个人价值和集体诉求,总在相互裹挟中浮沉。韩德君的情怀值得尊重,不过有多少人能抗得住领导的“关心”?强行抬出合同、情感、荣誉,实际上是在对运动员职业“最后一舞”进行再消费。换作其他行业,已经退休的工程师难不成还要回来熬夜赶方案?篮球行业最大的不同,就是最后一战永远可以再等等“下次”。你在球场上拼到极限,领导在场边喊着:“再忍忍,一定要拿下!”至于运动员的身体,谁都知道,“无限期加班”早晚会还债,只不过在篮球这行,负债可以迟点结。
顺着这一逻辑推下去,就能看到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某种固有症状:集体利益大于个人选择,规则是可以根据需求灵活“解释”。韩德君符合注册条件,所以“退役”只是形式。郭艾伦合同卡着,也要先“为队争光”。球迷质疑的人性,小半在嘲讽社会现实,大半也在表达无可奈何的自己——毕竟,谁没被领导叫过回来加班?只不过韩德君熬的是膝盖,你我熬的是肝。
写到这里,不免要问:韩德君该不该为了全运会再打一场?辽宁体育局到底有没有权力让老将再战?球迷的质疑能否改变管理者的选择?这些问题的答案,从来不是单选题。职业与情怀、个人与集体,总要在现实里做加减法。篮球馆的灯光下,下一个退役老将是不是也得准备随时返岗?在中国职业体制下,个人选择的自由度到底有多大?或许,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递进推理,也可能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课题。
回到大韩本人,他说:“我和俱乐部的关系,早已超越了一纸合同。”这样的感情确实可贵,但等全运会打完,这纸没有合同的情感,还能承受多少现实消耗?也许,退役仪式结束那刻起,运动员真的应该有自主休息的权利。可这世界总有“希望你再拼一次”的关照,既让人温暖,也让人无力。不知道下一个在篮球馆被劝返的,会不会是你单位的技术骨干,或是你楼下的快递员。毕竟,谁都有“再做一次贡献”的饱和点。
韩德君会不会打完全运会再退役,目前无解。不过中国体制下老将的命运似乎早已写好初稿,不知道大家怎么看:如果你是大韩,退役之路还愿意为“集体荣誉”再多走一步吗?是否所有的“最后一舞”都值得鼓掌,还是偶尔需要为个人命运按下暂停键?
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,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益通网配资-杭州配资-配资交易平台-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